close

今天,我對林小寶很兇。

是個混亂的早晨。林北去上七點鐘的廣播節目談書。我和林小寶在家,不知道為什麼,格外手忙腳 

亂。

林小寶照例留下半瓶奶,嗯,那就用杯子喝吧。很好,願意喝了,雖然不時流下來,沒關係。喝了就好,順便慈愛提醒一下。

收的衣服還沒折,就被他拖了一地,因為林小寶想上椅子去拿書看。嗯,好,沒關係,我應該要另外找時間收衣服、或收到別的地方去。慈愛提醒第二下。

解開尿布尿一地,嗯,是我沒給林小寶穿褲子,讓他有機會拉開尿布。擦擦就好。慈愛提醒第三下。

(我知道有些人——不是我媽啦~她現在已經放棄了,哈哈!——看到這裡一定會很不以為然,覺得我太放縱、應該要嚴格要求,甚至態度嚴厲地表達我的要求。但是,請不要叨唸,各家有自己養孩子的方法,就好比各人給孩子吃的東西都不一樣,我有我的想法。)

林小寶很喜歡用他的小牙齒咬開瓶蓋(如奶粉罐、保鮮盒)。這天他企圖咬開一個裝粉類物品的小盒子時被看見了,拿開、放到桌上,慈愛提醒第四下。

過了好一下,收拾東西準備出門,卻看見林小寶爬上椅子、從桌子拿了盒子,咬開、把裡面的東西撒了一地。林小寶還是會看臉色的,登時不動。

好,是我沒有把東西收好,那就掃地善後吧。

林小寶見到掃把畚箕就昏頭了,跑上前來想要拿。我忍不住提高音量責備他,完全忘記自己也有責 
任。

------這是時間分隔線------

晚上,林小寶拿起林北的水瓶,旋開蓋子(是的!我兒子!他已經會開礦泉水瓶的瓶蓋了)。他想喝瓶子裡面的水。我提醒他要記得用舌頭頂住,他也做得很好。可是欣喜驕傲沒有太久,就一個不小心打翻水瓶,還有點嗆到。好,大概是水瓶太重、手滑,而且嗆到的小孩有點驚恐,拍拍他、擦乾,慈愛提醒第五次下,換衣服。

林北去倒垃圾、運動。

林小寶再次開水瓶,撒了一地、滑一跤。好,還是我不對,提醒怎麼喝不夠,根本應該把水瓶子收起來「比較省事」。不太慈愛地提醒了第六下,第二次換衣服。

泡奶,林小寶請先拿去房間,我順手把地板上的東西收一下,一回頭,林小寶先生旋開奶瓶,撒了一地。

實在沒有辦法再慈愛。喝令他站好、不准動,然後開始擦地、洗抹布、換衣服。期間他當然站不住,還是想來到我身邊討抱,卻不斷地被喝令「站好」、「不准動」。

之後,乖乖站著第三次換衣服、乖乖躺著把奶喝掉,幾乎。

------這是檢討分隔線------

今天對林小寶兇,實在不可愛、不可取。

我不喜歡對林小寶很大聲,事實上也很少對他很大聲。因為我想好好說話,並且教他好好說話,包括言語的內容,包括說話的語氣。講話口氣差的人,也許率真,但讓人很不舒服,而且吃虧。我不希望林小寶跟我一樣,所以我重新學習,並且希望這樣教導他。

保姆、長輩或朋友們都說林小寶「都聽得懂」。既然聽得懂,那應該就可以好好講、好好溝通。我也的確發現,當林小寶開始調皮或固執的時候,如果我硬要他做什麼、或是強迫把東西拿過來,那麼他常會哭叫;如果要他眼睛看著我、好好跟他說,他會鬆手或照做——也許有時候還要堅持,當我比他更堅定,他就會依循(或屈服?)

書上說「聽得懂不表示會做得到、願意做」,但,就因為我相信他聽得懂,所以我總是盡量不高聲、不惡言,總是儘量不要發脾氣。

可是,今天媽媽我實在表現不佳。我在想,今天我責備他的時候,除了對他的愛與要求,大概有更多是自己的情緒吧?

「給孩子空間」和「定規矩」一定可以不衝突,可是我還在學。尤其如何「溫和定規矩」、「溫柔堅持規矩」,我還在學。可是我知道,我不希望林小寶學會在我面前因為我兇而裝乖、在我背後因為我不在就踰矩。

我也希望他的行為、生活是穩定的。在保姆家和在自己家,並不是只要作息固定就好,我希望教養方式和態度也要儘量一致,至少相近。要相近,就要溝通,但是溝通未必容易,尤其保姆是資深保姆,還要帶兩個小孩;媽媽是資深老師有自己的理念,卻又是新手媽媽,信心不堅定。

舉例來說,對照林小寶在家睡覺時黏TT,以及在保姆家聽了教訓之後邊啜泣、邊乖乖躺著準備睡覺的模樣,我常覺得自己在家時是不是做錯了?是不是不夠明快?會不會害他不獨立沒規矩......。而當我板起臉孔、甚至嚴厲訓斥後,他的收斂守規除了讓我懷疑自己是否真的錯了,心疼他的委屈癟嘴,也有隱隱的心痛:「為什麼要媽媽這樣兇你、你才聽話?」更有深沈的擔憂:「我的孩子長成這樣的人了嗎?學會看人家臉色來決定自己的行為?在保姆家是一個模樣,回家就忽略了規矩?那麼這些忽略,究竟是怎麼來的?我又該如何看待這些忽略?」

也許我想太多。但當媽很難,不相信,你捫心自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叫我「林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