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根據《美國社會學評論》的研究報告,媽媽覺得自己的壓力比爸爸大,這和她們要同時處理很多事的頻率有關。雖然男、女性皆反應上班比在家更需要多工,但調查發現,媽媽在家同時處理多樣家務的頻率遠高於爸爸,且常因此精神緊繃。儘管現代父母無薪與支薪的工作量其實差不多,但媽媽仍扮演家庭主要照顧者,且社會仍期待女性「要當好員工,也要當好媽媽」。這種壓力迫使媽媽一直處於「多工模式」,也是她們比爸爸更疲憊的原因」:一薪多用不僅勞心耗神且容易出錯,不一定更有效率。研究者呼籲爸爸和企業能多主動幫忙,不要讓媽媽只能選擇焦慮多的多工處境」(親子天下2012年1月號,p.14)。

「我想起我在台大精神門診的一位患者陳太太,她在精神醫學臨床上的診斷是廣泛性焦慮症,但更準確的描述其實是不折不夠的家庭主婦症候群......這個名詞指的是二次戰後開始有機會踏入社會工作的女性,不論她們是專職的家庭主婦或職業婦女,普遍容易出現負太多而操心太過所產生的焦慮症狀」。(出處同上,王浩威,p.32)。

所以:
1. 原來我都處於多工模式,就算我終於一次只做一件事,依舊手裡做這件事、心裡想著那件事。
2. 其實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不夠認真的老師,不盡責的媽媽,低品質的主婦,很失職的妻子。
3. 當家庭主婦的那年,我其實比當職業婦女時更焦慮。
4. 還是很高興表妹回去上班了,因為可以選擇把哪個視窗放最大、把哪個暫時縮小,還有薪水拿,真的很安心自在。
5. 真感謝林北今晚加班回家後,除了把自己置入多工模式、陪林小寶唸書扮演,而且眉不皺、臉不臭,於是我可以從容安心地去沖澡!謝謝謝謝,來賓請掌聲鼓勵、留言加持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叫我「林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