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www.ccbe.be/daprice/archives/dance/


作品:身體重組‧郭德堡變奏曲
演出:加拿大瑪麗書娜舞團(Compagnie Marie Chouinard
編舞:瑪麗書娜
時間:20060609 PM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演出尚未開始,舞台定位在很後面,前緣不超出舞台鏡框,地板與天幕都是白的,有兩座高度及胸的單槓。演出前五分鐘,走出一個舞者,撐著比人高的手杖登上槓桿,身軀靈動地走過,彷彿在暖身一樣。下台後,兩個stage hand把單槓搬下台。唔,不太懂這是什麼,也沒拿節目單,就直覺看吧。

郭德堡變奏曲出,燈光CUE走,亮的很慢、很慢。在這中間,舞者逐一由右上舞台向中下舞台、左下舞台移動。有的只穿了一隻硬鞋,有的腳下有臺車,有的推加了輪子的助步器……,每個都怪異。行進中間,不時用硬鞋在地板上敲出節奏,透過放置在舞台兩側的shotgun在劇場中繚繞。在此同時,尚未出發的舞者在右上舞台昏暗的燈光中,扭動身軀,就像在暖身,為身體的變奏,暖身。

支架、柺杖、滑輪、繩帶、高空吊索、滑輪臺車、單邊助步器、雙手支撐助步器、加上輪子的圓形凳、小臺車、芭蕾舞鞋、比人高的四邊形有輪晾衣架、同一平面由低到高有著五根橫桿的支架……,這些東西或縛綁在舞者身上,或支撐著舞者。於是,有舞者右腳著硬鞋,左手腕上套著另一隻鞋,腳跳舞,手也要;有舞者手臂撐著另一對和小臂一樣長的柺杖,在地板上或仰身後撐或匍匐前支地移動;有舞者頭上嘴上腰上雙手都撐柺杖、綁鋼管,不但支撐著,也和他人碰觸;有舞者穿著手腳大開舞動,卻坐在圓椅凳滑行,還穿著tutu裙;有舞者抓著低矮的滑輪助步器移動,像是坐在螃蟹椅上……。他們或在空間裡跑步、穿梭、舞動,流暢優美;或在兩座單槓間與同性舞者互動,熱情而曖昧;或綁在高空吊索上,凌空舞著性愛般的狂野動作;或抓著晾衣架移動,既像掛在衣架上的衣服,又像櫥窗裡的女郎;在高低橫桿價上舞動的舞者像豆芽音符,在台車上的舞者繫著繩索如被人操控的懸絲偶,卻又像是身後舞者的前導……

在我看來,整個作品,就是身體的變奏。編舞家運用各種助行器,一方面限制了舞者的肢體動作,另一方面卻開啟了更多的可能,包括肢體的動作,在空間中的位移,舞者之間的互動,肢體與肢體的組合等等,莫不千變萬化,讓人目不暇給。

身體的變奏也與聲音的變奏相結合。我猜想,這個作品的發想,來自於編舞家對肢體探索的企圖,但在創作的過程中,音樂──顧爾德演奏的巴赫〈郭德堡變奏曲〉,則是帶動肢體律動與變化的主要關鍵,實在是因為舞者的動作方向、力度、速度與節奏,都與音樂極為相契;而另一個沙啞的男聲(顧爾德本人的聲音?)經過播放、再製(扭曲、重複),也啟發不同的舞蹈片段,甚至有一段的內容,是一個男性舞者以肢體回應經過重製的男聲,在節奏與動作上都非常地準確好看。還有舞者的聲音──上半場末了,開始聽到舞者的笑聲,下半場開始,舞者的聲音如喘息、語言、嘆氣、吟唱,光明正大地透過外加的麥克風放送出去。雖然,我不知道加入人聲的邏輯慣例為何,我覺得整個作品的聲音來源確實更豐富,提供了更多變奏的可能;或者說,這些聲音呈現了肢體動作的變奏,更深刻地連結舞者與作品。到後來,還出現舞者吹著鐵杖空心,發出高低錯落的聲響!

作品風格一樣變奏──豔麗、風情萬種,時而溫柔性感、時而狂放野性、甚至粗鄙粗暴,但是另一方面,卻又冷漠與殘酷。舞者幾乎全裸(坐在二樓看過去,也不確定有沒有貼胸貼哩),只穿著幾條布裁縫成的舞衣,單腳穿硬鞋讓他們走路時一跛一跛,卻也像是扭腰擺臀一樣;幾個片段的動作如身體正面碰撞、搖臀,充滿了暗示與象徵;柔軟律動的軀體,常有挑逗的意味。只是在熱情高張的同時,舞者的行動卻受到極大的束縛;極大的束縛下,舞者的動作表現出極大的自由與流暢;自由與流暢讓人為他們的技巧讚嘆,同時又清醒、清楚地看到他們行動與造型上的不良於行、甚至畸形!

舞作最後,一名舞者被吊在半空中,同時還有各種助行器緩緩上升。在那舞者肉身與冰冷輔具同掛的一刻,我有點瞭解、有點困惑:是輔具變成肉身的一部份,共同譜成一首身體的變奏曲,還是肉身淪為輔具之一,使身體律動之歌變調?



又:還有一點,略有變奏──有幾個瞬間讓我想到雲門的《白
2》。中場休息後,一支燈桿下降到一半,這個很像《白2》的開頭;十個舞者散佈空間中,以剪影畫面舞動著;這個很像《白2》的收束處,只是燈是黃綠色的。連最後的謝幕也有一點點相似與變奏:雲門都是一個個或一對對舞者出來謝幕,最後會優雅地聚成一群;瑪麗書娜謝幕一開始就聚成一群,然後一個一個出來,往前謝幕後進去。嘿嘿~

又又:一個插曲:看舞前遇到雲門舞者李靜君老師。李 老師只見過我一面、送我一程(上次跟
P一起看白的時候),卻記得我了,很親切地與我打招呼,又伸出手來牽著我,說一起去喝咖啡,她等媽媽、我等表妹。她母親來了,孝順地為母親拿鹽巴、點東西,對表妹也很招呼,鼓勵她要用功讀書、努力練舞……。過去看李 老師的照片、舞蹈作品,我總為她的專業與專注所震懾,卻沒想到她這麼和藹熱情。我老實告訴她我的感受時,她還笑嘻嘻著說:「是說我看起來很兇吧?」噢~不不不不不,哪有~

啊~好人~好人~
           

======
國家戲劇院網路上的簡介:

紐約最具權威的現代舞貝茲獎得主.威尼斯國際現代舞雙年展2005委製新作

芭蕾與現代的異色混血 完美與殘缺的華麗重組 挑釁、衝撞、撼動的美學驚豔

來自加拿大法語區的瑪麗˙書娜舞團風格狂野前衛,視覺上充滿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喜。這次所帶來的舞碼《身體重組/郭德堡變奏曲》是受2005威尼斯國際現代舞雙年展(Venice Biennale’s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Contemporary Dance, Italy, 2005)委託製作的最新作品。

在編舞者瑪麗˙書娜的安排下,身體線條修長的舞者有時優雅地踮起芭蕾舞鞋的腳尖;有時穿戴起柺杖與支架支撐身體;有時在平行的槓桿前人體像音符般跳動;有時被從天花板垂下的繩索纏繞吊掛著。這些琳瑯滿目的奇特道具一方面限制住舞者的動作,一方面卻讓舞者的身體產生了許多奇妙卻華麗的肢體動作。在音樂的選擇上,書娜除了使用古典音樂家巴赫《郭德堡變奏曲》之外,並透過現代混音技巧,重組變奏原本的樂曲,並配上現場舞者本身所發出的聲音,創造出聽覺上的衝突與火花。

本身在柏林藝術節看過《身體重組/郭德堡變奏曲》作品的藝術評論人林冠吾在9月號的PAR雜誌上評論這齣舞作寫道:「絕對是一場美侖美奐的視覺享受。」

======
摘要表妹拿回來的節目單:

編舞家的話:在此一舞作草創初期,我與舞者門一起在顧爾德所彈奏的郭德寶變奏曲樂音以及他的一段語調抑揚頓挫的店台訪問中開始創作。我試圖透過各種不同器械的使用來重組舞者門的肢體,如支架、柺杖、繩帶等等。芭蕾把乾轉化成為音樂上的五線譜......使用顧爾德演奏及訪談的混音作為「伴奏」,來呈現變奏曲中的變奏與變動.....。

在這一齣超越了世俗標準美感的新作中,書娜透過詮釋巴赫郭德寶變奏曲,傳達她的想法:這是上有許多無法言喻的、負面的、殘缺的美。身體重組‧郭德堡變奏曲是微妙的、奢侈的、華麗的、狂野的,透過這一切,書娜探求了身體的奧秘以及生命的解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叫我「林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