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品:人間條件(2)
導演:吳念真
日期:20080229
地點:國家劇院
演出:綠光劇團

呃啊~距離上次寫看戲筆記,已經是十個月前了!

中間看了什麼?比較有印象的:碧娜鮑許【熱情馬祖卡】、雲門【九歌】、林奕華【西遊記】、莫努虛金【浮生若夢】,綠光【人間條件-3】以及昨天的綠光【人間條件-2】。感覺上看得很少?是的,因為疲憊。一則因為我懷孕,二則因為這些作品看得我很疲憊——名作尚且如此,我實在不想把休息時間拿來賭賭看人家的實驗結果如何。

我不斷問自己,為什麼如此疲憊?是因為年紀大了?還是懷孕不適?或許都有。但更關鍵的是,我總覺得作品累贅,長得沒必要。身處劇場中,我因疲憊而無聊、坐立難安;離開劇場,我因疲憊而不想打字記錄貼文。

【熱情馬祖卡】好看,但最後那支舞長到我頭昏;雲門【九歌】的儀式美,但經典作品在今天看來難免有點老套,而且似乎不斷看到碧娜鮑許【春之祭】的影子(老天!我過去只看過【春之祭】幾分鐘的片段而已!);【西遊記】裡一再重複林奕華式的自以為聰明機智問答,充塞著故作優雅的演員、世故而僵化的表演方式,讓我反胃;莫努虛金非常之精彩,但是浮生夢太長,依舊使我懷疑某些片段的必要與否;【人間條件-3】看得林先生幾度落淚,我卻因那些音樂刻意催淚,焦躁、疲憊......。

【人間條件-2】呢?嗯,據說是人間系列最好的作品,同學小憶如是說,美術編輯Y有同感;甚至同事Q媽也為了【人間-2】一把鼻涕一把眼淚。Q媽看的是某人借我的影片,我卻只瞄過幾眼,因為我自信會去看現場。
自信來自經驗與討論。馬林魚夫妻前前後後看了1、3,終究感覺不惡,計畫把2也看了,「蒐集」成套;尤其林先生難得想看戲,一定要挺他!先前首演和第二次加演都錯過,沒想到這次竟然又落到沒票可買!然而,參加速寫班聚餐,聽說眾人團購票券,還剩兩張,立刻就掏出錢來,夫妻二人之爽快與堅定,簡直嚇壞負責票券的蘭兒!

而最後,被嚇到的是馬林魚夫妻。因為【人間條件-2】出奇的不好看(請注意,我用的詞是「不好看」而非「難看」——我試著不要太沒禮貌)。

是時代的緣故嗎?我對故事沒有共鳴。不是不喜歡聽台灣女人的故事,而是覺得編導所選取的片段、呈現的手法,讓這個故事很遙遠。在兩年前看來,故事主題、片段呈現或許都動人;今天在我來看,賺人熱淚、發人省思的力道大減——特別是有關政治的片段。劇中提到選總統的人(當然是指阿扁啦!)、國民黨對當時台灣人的壓迫(228?)等等,原本企圖觸發觀眾的笑聲、思考甚至同情的眼淚吧?但兩年裡台灣社會與政治氛圍的改變,會使觀眾感受大不相同。以我個人來說,2004讓我的2000恍若夢幻,從2004到2008,則彷彿惡夢——政治的墮落太快,社會的紛擾太嘈雜。不忍卒睹,我能做的,也許就是痲痹自己了。於是,當我看【人間條件-3】中的政治背景,我十分冷感,也無法為劇中人的抉擇與處境感動,遑論流淚。可是,這樣的我,該為自己的冷血、冷淡感到羞愧,還是為了自己虛擬劇場中的熱血熱情被真實世界的幻境扼殺,而大感憤怒、大聲控訴?或者,我應該像看名作經典一樣,理解「時間改變了觀眾對作品意涵的解讀,改變對戲劇手法與美學的要求」?可是,這不過是兩年前的作品重演啊!是作品經不起時間考驗,還是政治社會變得太快,抑或是我這個觀眾要求太多?

戲劇的節奏——特別是前半場的節奏——有問題,是我疲憊的另一主因。一向幽默的李美國先生,看起來非常不自在。我簡直有種錯覺:他用那種連音念台詞,是想結合台語與希臘悲劇風格嗎?兩個兒子的爭吵片段裡,朱德剛的節奏固然相對精準,但和對手一搭,真的很吵,欠缺層次;再加上黃韻玲,糊成一團。中場後,林美秀主導節奏,李美國回到他自己的一貫風格,整個戲比較緊湊,Tony角色的演出也常予人驚艷之感。但更重要的是,節奏緊湊豈止讓戲好看,也讓我覺得時間過得比較快,疲憊的速度變慢......。

看【人間條件-2】時,我常感空虛尷尬,或許還因為音樂音效。去年【人間-3】的搧情音樂之濫用使我厭煩,甚至感到此種手法、企圖甚為拙劣可惡。但今次看【人間-2】,卻讓我想念搧情音樂——至少,我比較習慣過度搧情所帶來的煩躁,而非空寂冷場所引發的無聊。

下週二要看Peter Brook,於是惡補簡體字版【空的空間】。說來慚愧,這書在英國時就買了英文本,卻偷懶沒看;看過Mahabharata的影片片段、甚至還有帶子(感謝老友老九!),但是Brook之於我,終究是教科書上的名詞而已,至多至多,只會很差勁地引用那句名言:「當一人注視著另一人走過某個空間,劇場於焉產生」。這回Brook要來,盼呀盼的,還緊盯著電腦買戲票,我卻不禁浮想聯翩,想起去年年初Robert Wilson的在台演講。那場演講,整個劇院的票幾乎售罄,演講後掌聲如雷。但根據我的探聽,現場聽眾多半慕名而來,真正看過他作品的沒幾個。這不能怪人家,畢竟Wilson的作品沒來過台灣啊!但是,來聽演講的,應該都是戲劇人吧?這些人沒看過現場,ok;沒看過影片或著作,或許有困難;但是有更多、更多完全沒接觸過Wilson,連自己查資料、做功課都懶,只一副湊熱鬧、趕流行的心態去聽演講,甚至純粹奉老師之命而買票入場。Wilson既然是「大師」,戲劇人難得有機會「親炙大師風采」,我覺得就不應該只是湊熱鬧而已,因為這種做法會成為習慣,進而展現在戲劇的工作與觀賞上。而我既然深感不以為然,自然會避免自己「再次」變成這種人(是的,再次——我是指【浮生若夢】,單單只聽學姊推薦就買了票;簡單網路搜尋,就傻傻進劇場,然後認真看戲、思考、筆記。但更早的Wilson略為不同。我很幸運地看過Wilson的【夢幻劇】,也真的花了點時間查資料哩。)。我期待自己這次看Brook不要只會追趕大師的作品、搶票,彷彿看過就算交代了事,彷彿聽過演講看過戲就懂了,更不要對不起自己的八百元——要知道,八百元啊~可以買四包妙而舒初生寶寶尿布四十片裝,兩支日本貝親母乳實感奶瓶,四包溢乳墊,五件新生兒紗布衣......。

之所以插上面一段,不僅因為對戲劇學生、工作者乃至一般民眾,以追星心態追逐大師這件事頗有感觸,也因為【空的空間】講Dead theatre的段落,讓我想起【人間-2、3】的片段,乃至過去一年裡看的很多作品——Some of them were almost dead;或者,我巴不得自己昏死在劇場中,因為他們讓我疲憊,甚至厭煩。

寫這些,會被人家說我很機車、臭屁、自以為了不起什麼的吧?

不是這樣的。我無意傲慢,也不想假裝自己很厲害;除了沒有崇洋媚外之心,更不願冒犯華人世界熱情、努力的劇場工作者。只是,身為一個觀眾,身為一個應用戲劇工作者,過去將近一年的時間,我看過的作品讓我疲憊、讓我失望。我認為自己理應得到更多——更多的真誠努力,更多的與時並進,更多的原始創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叫我「林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